<N.E.W.S> 紓解內科交通 有必要「軟硬兼施」
【記者陳志豪╱報導】
目前內科地區道路負荷已呈飽和狀態,內科仍有5%的空地開發及進駐率,未來交通問題可能持續惡化,「軟、硬兼施」將是決策者下一步必要採取的工作。 去年市府大力鼓吹園區廠商採用彈性上班及共乘制,但缺乏誘因,效果有限。 廠商較能配合的是彈性上下班制,包括台達、精業、光寶、盛浩等多家企業響應,公司內部共乘汽車制則僅有少數如精業、禾伸堂等企業配合。 交通局統計,園區內使用汽車通勤的員工,有超過六成五都是一人一車。科技廠商員工通常上下班不定時,除非是行政職務的員工,否則要配合共乘對廠商執行上頗為困難。 內科服務中心主任湯偉民建議,仿效新加坡的作法,在進出園區的通道上設置感應器,單日單(車)號、雙日雙(車)號才可出入園區,不合規定需付費進出的方式,才能達到減量、抑制車輛的手段。 堤頂大道是內科的主動脈,但面臨周遭土地無法開發,尤其港墘路口的瓶頸點,連帶影響到園區路網的順暢,容量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,市府規畫堤頂大道跨越港墘路立體叉口的工程,腳步應加快。 工程背景出身、內科園區管聯會理事長黃博函曾建議,在堤頂大道、港墘路口興建一條跨越基隆河的橋梁,不過市府以工程困難及航高限制並未採納。在內科交通無法獲得有效解決下,該案有再審慎評估的必要。
【2006/04/06 聯合報】
留言
張貼留言